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大有山村,青海省有名的武术之乡。
这里有不少老拳师,大都得到过我省早期武术界名人赵成章的亲传。在赵成凯家的家谱里,记载了赵氏家族随军来到青海的往事。
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地方的村民崇尚习武。
在他们当中,赵成凯尤为热爱武术,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在青海省首届农牧民运动会上,摘取了器械和拳术的金牌、银牌。他家里练武器械一应俱全。
过去农闲时,赵成凯的师兄弟舞起枪棒,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他们有严格的拜师程序、标准的动作规范、正宗的传承拳法。
“习武是村子里的传统。当时,村子里我父亲等人都在练,他们年龄差不多的一百多人都是‘拳挂子’。那个样子你没有见过,村里的打碾场上都是习武的年轻人,实话好看……”赵成凯很小时从父亲那里学到了白虎单鞭、小洪拳、进山棍、八虎单拳、青龙条子、九环锤、龙虎条子、八门展、高家十三枪、周家母子、陶周母子、梅花靠子等。
25岁那年,赵成凯的父亲赵希周去世了。也是那一年,赵成凯为了怀念父亲,开始整理、练习赵家武术。“父亲是大有山著名的老拳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他很小时,就拜在本村拳师赵广麟门下习武。赵广麟的父亲是我省有名的拳师赵成章。新中国成立前赵成章曾是西宁国术(武术)馆副馆长、八十二军武术总教练,有极强的武术实战经验,在青海早期武术界中,有极高的威望。”
赵成凯说起往事,眼中闪烁着光芒,他仿佛又回到了父亲身边一样。
赵成凯说,青海省的第一个武术之乡之所以在大有山挂牌,因为赵成章是我省早期著名的武术家,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可以说是当时的武术代表人物。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后人和徒弟现在成为了大有山有名的把式。
武术一般不会受到场地和器械的限制,也没有性别的限制,很容易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加之,大有山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开展武术之乡试点工作水到渠成。
在大有山人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中,涌现出许多习武爱好者,他们的鞭杆威名远扬。鞭杆作为全国独有的武器,是大有山村的习武者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结合所学武术独创的。
作为大有山的武林高手,赵成凯最拿手的也是鞭杆。鞭杆短小灵活,可以藏于袖筒之中。这种看似农民赶牲口用的鞭杆,招数灵活多变,一旦舞起来便呼呼生风。当攻对手上路受阻后,可以立即掉转杆头攻下路,令敌人防不胜防。
让很多人惊叹的是,在这样一个小山村,能如此完整、系统地保留传统武术,但又不乏创新的武术流派,实为难得。
2014年8月,赵成凯被西宁市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武术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赵成凯参加马来西亚国际武术大赛,他展示的鞭杆获得第一名。现在,在湟中武术协会的带领组织下,大有山村每年都邀请省内外武术团体,开展大有山武术交流会,让大有山村的武术文化流传得更广,而赵成凯是其中最有力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