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董家村的田野里,未成熟的青色麦子,随风起舞,绿波滚滚。
6时30分,在乡间小路上跑步热身十多分钟后,65岁的农民李俊福开始压腿、拉筋,练习起了武术套路。他身法灵活、节奏分明,一招一式刚劲有力。
16岁那年,李俊福下决心要习得一身好武艺保护家人。从此以后,每当闲暇时,李俊福拿着棍和木制的刀、枪,在村前屋后的巷道里面和伙伴们边玩边练。
18岁的时候,李俊福养成了每天5时起床,坚持习武的习惯。1980年,湟中县农牧民武林大赛召开,这是青海省武术爱好者的一次体育盛会。得知消息后,23岁的李俊福赶紧报名参加。
儿子要去参加比赛,母亲执意为他做碗面条。李俊福说,临走前那碗劲道好吃的手擀面,像是母亲的祝愿萦绕在他的周围,化为了满腔的力量。
然而,当站上赛场,李俊福慌了,他第一次明白了自己和高手之间的差距。那一刻,挫败感重重击中了他。
回家的路上,李俊福盘算着如何增进自己的武术水平。思来想去,他决定找一位好师傅指点。往后的日子跟着师傅,李俊福一招一式,每个动作用心体会,反复琢磨。
经过十几年苦练,他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拳术刚劲有力,棍术、刀术出神入化。
无数的奖牌和荣誉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有两次。
2013年,第二届兰州国际武术交流赛,李俊福参赛的八门拳得了两枚银牌,那一次他对自己的武术水平有了准确评估。2014年,在中国香港第九届国际武术大赛上,他获得了三枚金牌。
他说,这一切都是用汗水和热爱换来的。
现在,他仍然坚持每天早上去田野边练习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