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 青海体坛 | 体彩趣闻 | 视频新闻 | 国内外赛事 | 通知公告 | 本网原创 | 热点关注 | 群众体育 | 竞技体育 | 体育产业 | 体育旅游 | 时尚运动
  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体育青海体育人物志
吴彦俭:折翼的勇士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9-05-30 07:58:12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一

  每天早晨,只要有时间,吴彦俭总会如约来到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办公楼后面的篮球场打篮球。矫健的身影、灵活的步伐,还有那自信的笑容,是每个球友对他的第一印象,若不了解他,根本想不到他是一个左手残疾、已经49岁的人了。

  吴彦俭是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每天的工作很忙,但他总会抽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因为他深爱着体育运动,他的命运因体育而改变。

  “一个人残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自强自信,要像正常人那样,努力做一个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这是吴彦俭经常勉励残疾人朋友的一句话。如今的吴彦俭总能轻松地谈论自己的残疾,可当时光倒回三十年前,他也曾因肢体残疾而自卑孤僻。

  9岁那年一场意外,吴彦俭左臂被迫截肢,残疾一度使他陷入自卑。更让他心里不安的是,虽然初中时一直是全班第一名,可是那时候国家政策不允许残疾人参加中考,如果上不了中专,吴彦俭只能去上高中,可即便这样,也看不到希望,因为那时候残疾人同样没有大学愿意录取。上高中时,也许是为了发泄心中的苦闷,他开始迷恋足球,并很快踢进了校队。

  “那时候,我没有上大学的希望,但高考过后,我竟然拿到了青海师范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吴彦俭满怀喜悦地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

  吴彦俭获奖后留影。图片由本人提供

  二

  吴彦俭上学时一直很刻苦,即便是在大学足球队天天训练,他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仍然保持在前三名。

  有一次,学校组队参加大学生足球联赛,正好赶上省残联工作人员来学校选拔体育队员,代表青海参加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有人向残联工作人员反映,说足球场上的吴彦俭跑得飞快,可以让他去。

  1990年,20岁的吴彦俭代表青海前往云南参加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首次出门、也是首次参加全国比赛,没有任何比赛经验的他竟然在比赛中获得两枚银牌(800米、1500米)1枚铜牌(400米)。“入队后,我接触了许多残疾人运动员,他们在赛场内外的乐观精神,深深触动了我。”吴彦俭回忆说,“我就此树立信心,逐渐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

  从那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残联的重点培养下,他更加刻苦训练,成绩突飞猛进。从那以后,体育让他逐渐找回自信,领悟人生真谛。

  “我家在大通桥头镇,上学时,西宁到大通几十公里路经常是跑着回家和上学。”吴彦俭是为了回家时顺便训练,但很多人不理解,他就说节省交通费。后来随着训练强度加大,西宁到湟中、互助、平安等地,每天跑一个来回就是家常便饭。

  随后,吴彦俭在世锦赛、远东暨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亚残会前身)等国际大赛中夺金,共收获8个冠军,却一直无缘残奥金牌。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他作为中国唯一径赛选手,在预赛中就打破800米世界纪录。

  吴彦俭说,首次参加比赛几乎没有什么战术,都是按照自己意愿去跑,结果没想到拿了个亚军还破了世界纪录。

  吴彦俭(中)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图片由本人提供

  三

  首次参加残奥会便获得亚军,消息传来后青海体育界引起轰动,更是青海人的骄傲。吴彦俭娓娓道来,他深邃的目光似乎穿越回了几十年前的赛场。

  比赛回来后,吴彦俭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教师”、省体育局评为“特殊贡献奖”,还被有关部门先后授予“全省自强模范” “青海省新长征突击手”“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青海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殊荣。《青海日报》通篇报道,青海电视台也专题报道……吴彦俭红极一时。

  1992年3月在广州参加完第三届全国残运会获得金牌后,省领导前往青海东大门——民和专程去迎接获奖运动员吴彦俭。“敲锣打鼓迎接我们,虽然获奖后奖励不高,但是很自豪。”吴彦俭说。

  卓越的成绩和铺天盖地的追捧,没有让吴彦俭迷失方向,而是更加激发了他的体育潜能。为了能在残奥会上获得一枚金牌,巴塞罗那残奥会结束后,他又苦练了四年,挑战1996年的亚特兰大残奥会。比赛中,吴彦俭夺得两枚银牌。此后,他又参加了2000年悉尼残奥会,却最终与金牌失之交臂。三届残奥会,吴彦俭在800米、1000米和5000三个项目上共收获3银3铜。尽管如此,他仍是我国在残奥会男子肢体残疾中长跑项目上成绩最出色的运动员之一。

  2008年,第四次参加残奥会的一代名将吴彦俭终于在北京圆了自己的“金牌梦”。不过,这次他的身份不是运动员,而是中国残奥代表团田径一队一名领队。

  吴彦俭能有如此的成绩,与他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南京全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由于有伤病,比赛时跑姿严重变形,导致脚拇指严重受伤。“我抱着圆金牌梦的期望,顶着剧痛一瘸一拐跑完全程,跑完时鞋里全是血,大拇指指甲掉了,到现在没长好。”吴彦俭说。40多公里的马拉松,对于当时已经33岁的老运动员来说确实不容易,但他凭着自己的毅力,拿到了一枚宝贵的金牌,为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如今,每当想起这些,他还是为当时自己的精神所感动。

  四

  吴彦俭的获奖证书。图片由本人提供

  参加完第四次残奥会后,吴彦俭进入省残联专门从事残疾人体育工作。他参与了第二届到第五届的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和首届全省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组织工作。他说,残疾人体育也是体育的一部分,体育锻炼能康复残疾人身体和陶冶心灵,通过体育赛事能鼓励和动员各类残疾人多接触社会,参加体育活动。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残疾人高度重视,很多残疾人朋友也不负众望,在很多比赛中获得成绩回报家乡。在今年提前进行的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拉松比赛中,残疾人运动员赵国存获得亚军,成为我省残疾人运动员在这次盛会的首个获奖者。海北藏族自治州聋人马拉松运动员刘喜业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3枚银牌,并夺得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全程马拉松项目第一名。

  “第十二届省运会我省有150多名残疾人参加比赛,而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我省超过6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体现了人生价值,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吴彦俭说,近几年我省加大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尤其是体育运动的培养,让很多残疾人走出家门,体验与正常人一样为国、为家乡争光的机会。

  平等、参与、共享。残疾人通过体育锻炼争取人生价值,当他看到截肢运动员为了训练被假肢磨破,血流不止的他们仍然坚持高强度训练,曾经红极一时的体坛老将感动不已,但他更愿意看到的是,这些残疾人运动员艰辛的付出,有朝一日能通过世界赛场,让中国的国旗升起、国歌唱起,来证明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也不忘为国争光的荣誉感,激发他们更多的正能量,让生活更美好。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制作